宁波市劳动合同条例实施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3:20:28   浏览:85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波市劳动合同条例实施细则

宁波市人民政府


宁波市劳动合同条例实施细则

      第1 0 0 号

  《 宁波市劳动合同条例实施细则》 已经2 0 0 2 年6 月2 0 日市人民政府第3 5 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 0 0 2 年8 月1 日起施行。

     市长金德水
     2002年6月21日

第一条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根据《 宁波市劳动合同条例》 ( 以下简称《 条例》 ) 和其他有关规定, 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条例》 所称劳动者包括城镇和农村劳动者, 本地和外来劳动者以及各类长期、 短期用工的劳动者。
第三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以下简称劳动保障部门) 主管全市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 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中央属( 含驻甬部队属) 、 省属、 市属用人单位, 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无主管部门用人单位以及市外驻甬办事机构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各县( 市) 、 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以外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也可以根据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定, 对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实施管理。
第四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 应当公布录用劳动者的具体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自确定录用关系后十五日内签订劳动合同, 并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十五日内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办理录用备案、 社会保险登记等手续。
第五条用人单位录用劳动者时, 劳动者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应不予使用。
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补签劳动合同。 补签劳动合同期限从劳动者进用人单位之日起始, 终止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 双方不能协商一致的, 除法律、 法规规定以外, 终止时间为协商之日起一周年。 劳动者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其解除事实劳动关系。
第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与劳动者签订。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委托本单位其他负责人代签, 但应将授权委托书原件交给受托人, 复印件交给劳动者。
第七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 除约定正常的教育与培训内容外, 还可就劳动者脱产或由用人单位出资的培训、 学习等内容签订专项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第八条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保守商业秘密的, 应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有关内容。 解除、 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仍对原用人单位负有保密义务的, 原用人单位应向该劳动者支付保密补偿费, 保密补偿费的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 劳动者领取保密补偿费, 但未履行保密义务的, 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竞业限制的内容。 竞业限制是指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的业务。 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在竞业限制期间, 原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竞业限制协议的约定, 向劳动者支付补偿费。 补偿费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 但年补偿费不得低于劳动者离职前一年从该用人单位获得的年报酬总额的二分之一。
第十条军转干部、 复员军人和退伍士兵与用人单位在首次签订劳动合同时, 用人单位不得规定试用期。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满前三十日内向劳动者递交终止劳动合同意向通知书的, 劳动合同终止日往后顺延二个月; 如劳动者同意按原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日终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二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劳动合同期满后, 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 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 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如劳动者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 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二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如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 应按原劳动合同的期限作为对劳动者补偿的依据, 其中合同期限在二年以内的, 支付劳动者二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超过二年的, 每满一年( 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但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本条所称的工资补偿, 以终止劳动关系前劳动者本人履行正常劳动义务的十二个月实得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进行计发, 其中劳动者实得月平均工资低于用人单位月平均工资的, 按用人单位月平均工资计发。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解散、 关闭、 被撤消、 拍卖时, 有接收单位的, 对患职业病或因工( 公) 负伤的劳动者, 接收单位应当接收; 对其他未被接收单位接收或者不愿意与接收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原用人单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并按规定发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破产或者解散、 关闭、 被撤消、 拍卖时, 对于有接收单位但不愿意由接收单位接收的患职业病或者因工( 公) 负伤的劳动者和尚处在医疗期、 孕期、 产期、 哺乳期内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除发放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外, 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 对患职业病或者因工( 公) 负伤的职工, 应当按有关规定支付医疗期间的工资、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定期抚恤金、 伤残抚恤金和法定社会保险费、 医疗费等费用;
(二) 对医疗期内的职工, 应当支付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 法定社会保险费、 按规定应报销的医疗费等费用;
(三) 对孕期、 产期、 哺乳期内的职工, 应当支付工资、 法定社会保险费、 按规定报销的医疗费等费用。
前款各项费用按照国家和省、 市有关规定计算, 现有规定不明确的, 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单独或会同其他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破产或者解散、 关闭、 被撤消、 拍卖时无接收单位的, 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并按规定予以补偿。 其中患职业病或者因工( 公) 负伤的劳动者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等级的, 按有关规定享受待遇; 对被鉴定为五至六级的, 应享受本细则第十二条规定的有关待遇, 其中伤残抚恤金按规定的标准予以一次性支付; 被鉴定为七至十级的, 除享受本细则第十二条规定的有关待遇外, 还应发给一次性就业补助金, 其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六个月、 五个月、 四个月、 三个月。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依法自行拟定的劳动合同文本, 在使用前应提交职工( 代表) 大会讨论, 并征求劳动保障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对申请鉴证的劳动合同, 劳动保障部门应就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 对与法律、 法规、 规章等规定相抵触的内容, 劳动保障部门应当督促当事人予以修正。
第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 未依法与用人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手续而擅自离职的, 用人单位可以按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 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 用人单位可依法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在处理违纪劳动者时, 解除劳动合同涉及的时效问题, 按国务院《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执行。
对被用人单位依法除名或者开除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当制作相应的处理决定文书, 一份交给劳动者本人, 一份存入其档案, 并同时出具《 终止( 解除) 劳动合同证明书》 。
第十八条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之日起的三十日内被新的用人单位录用的, 可凭《 劳动手册》 、 《 终止( 解除) 劳动合同证明书》 和《 城镇劳动合同制职工流动表》 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直接办理流动手续。
第十九条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之日起的十日内被新的用人单位录用的, 劳动者或新用人单位应及时告知原用人单位, 原用人单位应将其档案( 含有关证明材料, 下同) 转递到新用人单位; 劳动者未重新就业或被新用人单位录用后未告知原用人单位的, 原用人单位应将劳动者档案转递到其户籍所在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 劳动者不能自带或保管本人档案, 用人单位也不能委托劳动者转递本人档案。
用人单位因自身原因而未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将劳动者档案转递到相关单位, 使劳动者不能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及影响其就业的, 用人单位除需负责劳动者享有相应的失业保险待遇外, 还应根据档案的延误转递月份数赔偿劳动者的有关损失, 具体赔偿额度按档案每延误转递一个月赔偿一个月当地政府规定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依次累计计算, 不满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 造成劳动者其他损失的, 劳动者还可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档案, 并负责接收劳动者原用人单位转递的档案或从保管劳动者档案的有关单位调档。
用人单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做好劳动者档案的保管、 管理工作,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对下列内容应建立管理台账:
(一) 劳动合同订立、 履行情况;
(二) 劳动者医疗期、 工伤期和孕期、 产期、 哺乳期保护情况;
(三) 各类专项协议;
(四) 职工劳动合同登记卡;
(五) 其他必要的资料。
台账样式, 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制订。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对解除劳动合同后无故不办理有关手续或擅自离职的劳动者, 应当采取下列方式通知劳动者回单位办理有关手续。
(一) 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 劳动者本人不在的, 书面通知可交其同住的成年亲属签收;
(二) 直接通知有困难的, 可邮寄通知, 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通知送达日期;
(三) 在劳动者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方式无法通知时, 可通过新闻媒介公告通知, 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三十日, 视为通知送达。
第二十二条本细则自2 0 0 2 年8 月1 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资产评估准则—珠宝首饰

财政部


资产评估准则—珠宝首饰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珠宝首饰,是指珠宝玉石和/或用于饰品制作的贵金属的原料、半成品及其制成品。

  第三条 本准则所称珠宝首饰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对珠宝首饰进行鉴定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对珠宝首饰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第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与珠宝首饰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可以参照本准则。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六条 从事珠宝首饰评估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具有财政部门颁发并在业务范围中标明“珠宝首饰艺术品评估”的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签署珠宝首饰评估报告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证书。

  第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资产评估基本准则以及有关珠宝首饰的国家标准,并考虑其他评估准则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当缺乏执行某项特定业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时,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协助工作,但是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信专家工作的合理性,并对专家的工作负责。

  第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勤勉尽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得以预先设定的价值作为评估结论。

  

第三章 操作要求

  第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明确评估对象、评估范围、评估目的、评估基准日、价值类型和评估报告使用者。

  第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依据《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履行基本评估程序,结合珠宝首饰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适当的具体评估步骤。

  第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对珠宝首饰进行实物确认,明确珠宝首饰的存在状态。

  第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关注评估对象的权属,要求委托方或者相关当事方对珠宝首饰的权属做出承诺。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应当对珠宝首饰的权属相关资料进行必要查验。

  第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对珠宝首饰进行鉴定和品质分级。在对评估对象进行鉴定分级时,应当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家及行业分级标准,可以采用国内外珠宝业通用的分级体系,并在评估报告中明确说明。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可以采用具有资质的珠宝质检机构出具的鉴定分级结论,但是应当对其结论进行验证。

  第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知晓同一珠宝首饰在不同市场的价值可能存在差异,并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市场级别。

  第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应当通过恰当的方式获得珠宝首饰的市场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对其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必要的判断。

  第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应当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收集信息的内容。通常关注以下方面:

  (一)评估对象的历史、现状及相关证明资料;

  (二)评估对象以往的评估及交易情况;

  (三)相同或者类似珠宝首饰的市场价格信息及交易情况;

  (四)评估对象的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及市场前景等;

  (五)可能影响珠宝首饰价值的宏观经济状况;

  (六)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第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考虑珠宝首饰的品质因素及其他因素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如来源(出处)、历史、名人拥有、名师制作、品牌、稀缺程度等。

  第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可以根据评估目的和珠宝首饰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评估假设,并披露其对评估结论的影响。

  

第四章 评估方法

  第二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并恰当选择评估方法。

  第二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使用市场法时,应当:

  (一)明确是否存在公开、活跃的交易市场,是否能够获取足够数量的可比销售数据,以及数据的可靠性;

  (二)收集评估对象以往的交易信息、相同或者类似珠宝首饰交易的市场信息;

  (三)确定若干相同或者类似的珠宝首饰作为参照物,充分考虑其价值因素的可比性;

  (四)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可以作为评估依据的合适的交易市场;

  (五)根据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区别,以及市场级别、市场交易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对相同或者类似珠宝首饰交易信息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调整。

  第二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使用成本法时,应当:

  (一)分析被评估的珠宝首饰是否可以复制、可以再生产等因素,考虑成本法的适用性;

  (二)合理确定重置成本的构成要素,明确珠宝首饰的重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制作成本、相关税费、合理利润及其他费用;

  (三)恰当选择重置成本的类型,即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四)合理确定实体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

  第二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使用收益法时,应当:

  (一)明确珠宝首饰较少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收益法通常只适用于租赁、展览等持续经营活动中,具有独立获利能力或者获利能力可以量化的珠宝首饰的评估业务;

  (二)合理确定收益期限,合理预测未来收益;

  (三)合理确定折现率;

  (四) 分析租约等法律文件内容对被评估对象价值可能具有的影响。

  第二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对同一珠宝首饰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应当对所获得的各种初步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形成合理的评估结论。

  

第五章 披露要求

  第二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行珠宝首饰评估业务,应当在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后,根据《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编制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充分披露必要信息,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

  第二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在编制珠宝首饰评估报告时,应当反映珠宝首饰评估的特点。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评估对象的恰当描述,包括珠宝首饰的客观辨别特征和价值贡献特征。应当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描述的内容,并突出描述影响价值结论的关键性特征。

  (二)珠宝首饰评估的价值类型及其定义。

  (三)评估程序实施过程的描述,应当反映对珠宝首饰的实物调查、鉴定分级等过程。

  (四)珠宝首饰是否存在质押及其他限制情况。

  第二十七条 评估报告应当披露直接影响评估结论的假设条件或者限制条件,并说明其对价值的影响。

  第二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可以根据评估业务的性质,合理确定珠宝首饰评估报告的详略程度。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准则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辽宁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

第173号


  《辽宁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办法》业经2004年6月24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张文岳
二○○四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行政许可决定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组织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下同)举行行政许可听证的,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听证由拟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组织,具体工作由该行政机关的法制机构承担。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以委托机关的名义组织行政许可听证。
  第四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二章 听证参加人

  第五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听证主持人、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
  第六条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担任,但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为行政许可审查人员的除外。根据听证需要,行政机关负责人还可以指派1至2名工作人员协助听证主持人工作。
  第七条 听证主持人认为自己与听证的行政许可事项或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回避,并报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听证活动;
  (二)询问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三)维持听证秩序;
  (四)因行政许可申请人不参加听证或者中途退场的,决定延期或者终止听证;
  (五)因不可抗力等原因不能如期举行听证的,决定中止听证;
  (六)为保证听证顺利进行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符合法定条件,经申请或者行政机关通知,以行政许可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身份参加听证。
  第十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听证通知;
  (二)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
  (三)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
  (四)查阅有关听证的卷宗,获得听证材料副本;
  (五)陈述意见,提出证据和质证;
  (六)经听证主持人允许,询问行政许可审查人员;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一条 行政许可审查人员必须参加听证。
  第十二条 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在听证中负有下列义务:
  (一)遵守听证规则;
  (二)如实提供与听证有关的材料;
  (三)保守秘密,保护个人隐私。
  第十三条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向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递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第三章 听证前的准备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书面通知行政许可申请人及利害关系人参加听证。书面通知无法送达的,可公告送达。
  第十五条 听证通知书中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姓名、名称;
  (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三)听证主持人的姓名、单位和职务;
  (四)拟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主要内容;
  (五)缺席听证的法律后果;
  (六)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
  第十六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众多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抽签或者报名顺序等方式确定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代表参加听证。行政机关应当将确定的代表名单向其他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公开。  
第四章 听证的举行

  第十七条 听证开始时,由听证主持人介绍本人姓名、单位、职务,核对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宣布听证规则,告知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权利和义务,询问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是否申请回避。
行政许可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并报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八条 听证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该行政许可审查人员宣读行政机关拟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陈述;
  (二)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证据;
  (三)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相互质证。根据调查的进程,听证主持人可以询问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在听证主持人的主持下,可以互相发问。
  第十九条 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行政许可审查人员发言;
  (二)行政许可申请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发言;
  (三)行政许可利害关系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发言;
  (四)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相互辩论。听证辩论终结,由听证主持人按照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二十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听证主持人有违法或者不当行为的,可以在听证终结前提出异议。听证主持人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撤销原行为;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可以驳回异议,并说明理由,记录在案。
  第二十一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但参加听证所支付的费用自理。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的,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可以再次举行听证。  
第五章 听证笔录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专人负责听证记录。
  第二十四条 听证笔录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听证的全部活动。
  第二十五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听证笔录有遗漏的,可以申请补正。
  第二十六条 听证笔录应当由听证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七条 听证结束后5日内,听证主持人应当制作听证报告书,连同听证笔录一并报送行政机关负责人。
听证报告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听证的基本情况;
  (二)行政许可审查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的主要意见;
  (三)听证主持人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二十九条 听证笔录的格式文本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制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二)违反听证程序的;
  (三)剥夺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的;
  (四)故意作虚假听证记录的。
  第三十一条 听证主持人在听证过程中违反本办法,造成不良影响的,由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委托代理人扰乱听证秩序的,由听证主持人给予警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