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扩大对内开放吸引市外内资企业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8:22:35   浏览:82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扩大对内开放吸引市外内资企业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扩大对内开放吸引市外内资企业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


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总公司):
现将《关于扩大对内开放吸引市外内资企业的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扩大对内开放吸引市外内资企业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实施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吸引中央、省属和外省、市内资企业来连投资,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大连市行政区域内投资、经商、办企业的中央、省属和外省、市各类企业(以下简称市外企业)。
第三条 大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负责对实施本办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政策咨询和投诉受理等工作。
计划、经济、财政、税务、工商行政、公用、电业、公安、金融、物价、房地产、规划土地、开发办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吸引市外内资企业工作。
第四条 市外来连新建企业或已在连投资的市外企业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纳税额或新增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自投产之日起三年内缴纳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全部返还给企业;投资或新增投资额500万元以下、纳税额50万元以下的,经同级财政部门
批准后,其缴纳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两年内全部返还给企业。
市外企业与本市企业实行联合,并且外方控股组成一个新的企业,也享受前款优惠政策。
第五条 市外企业来连收购企业的,可享受大连市关于企业兼并破产的财政、用地等有关优惠政策;来连收购重点亏损、破产企业的,银行将按本市企业给予贷款支持。
第六条 市外来连新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大连市关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大政发〔1999〕69号)的优惠政策。原企业或母企业已经在当地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来连后仍生产原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凭当地科技主管部门对企业项目、产品的评审文书材
料到科技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后,可直接转为高新技术企业,不再重新评审。
第七条 市外来连企业在产品认定、资质评审、经营权限审批、项目招投标和承揽工程项目等方面,与本市企业同等待遇。
第八条 市外企业来连投资300万元以上、年纳税额30万元以上的,其主要出资人(董事长)或经营者(总经理)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一户3人,可办理本市常住户口,免征城市增容费;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年纳税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允许其一定数量的符合大
连市引进人才标准的高级管理人员办理本市常住户口,名额由市控制城市人口机械增长领导小组审批。
第九条 市外个人来连投资办企业,购买商品房,达到规定标准的,可按《大连市关于私人投资、捐赠和购买商品房户口迁移的暂行规定》(大政发〔1996〕58号)和《关于进一步放开外省市公民来我市购房落户政策的通知》(大政发〔1999〕52号)办理落户。
第十条 市外来连企业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参加先进单位(个人)和劳动模范评选活动,以及办理车辆转籍、房屋产权交易、工商和税务登记等手续时,各有关部门要视同本市企业,并予以优先办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00年1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安委办关于梅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制度的通知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安委办关于梅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制度的通知

梅市府办〔2009〕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安委办关于《梅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制度》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梅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制度



梅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第一条 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推动全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6 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全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督查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监管、行业监管、综合监管、分级监管”的原则,负责组织开展关闭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和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渔业、农机、水利、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把排查工作部署到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第五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同时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重点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 县(市、区)政府应当每季度组织一次本辖区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并由县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向市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报告上一季度辖区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第七条 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专项督查。

市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向市政府报告上一季度全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第八条 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九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制度,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建档登记,规范管理,加强监管。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生产经营单位下发整改指令(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整改期限等。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应当督促事故隐患所在单位立即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督促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和责任人,确定专人监控管理,并限期整改。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分工,明确事故隐患监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管责任单位应当对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加大巡回检查的密度和力度,督促其尽快整改合格。对事故隐患整改措施不落实、超过整改期限的,应当采取挂牌督办的方式进行重点跟踪、重点督办。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于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实行挂牌督办,切实做到“四不放过”,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消除不放过,没有隐患整改报告不放过。

第十三条 对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在其治理结束前,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对取得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许可证。

第十四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在显眼的位置对重大事故隐患基本情况进行公示。

各级政府应当每季度以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布重大事故隐患及其整改情况,接受社会监督。重大事故隐患公示内容应包括单位名称、隐患部位、隐患类型、主要问题、整治责任人、整改期限等。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其发现的事故隐患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或电子邮箱等。

接到事故隐患举报的部门,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及时进行核实、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将情况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第十六条 对举报的事故隐患,经调查属实的,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给予最先举报人适当奖励,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十七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事故隐患督查过程中应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对事故隐患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关于加强当前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行为专项治理活动中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加强当前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行为专项治理活动中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药管办[2000]1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
知》(国发[2000]32号)精神,我局于2000年11月11日召开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
整治药品流通秩序专项工作会议”,部署了从现在起到明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在全国范
围内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的集中行动。

  为使国务院领导同志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及时掌握和了解当前开展的打假进度和
有关情况,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服务。要求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要加强此项
工作的信息报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送的主要内容:

  (一)打假工作中查处的案值巨大、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
和医疗器械重大案件情况,特别是区域性、集团性、大规模、屡打屡犯的制假售假案件情况。

  (二)依法取缔的药品集贸市场(包括已被取缔又死灰复燃的)的有关情况。

  (三)端掉的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窝点情况等。

  二、报送的主要手段

  为讲求时效,报送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传真或电话。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联系人:王迎利,联系电话:68313344-1513。

  传真:(010)68310909

  三、几点要求

  (一)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要加强对信息报送工作的领导,指定专人负责
此项工作,有多少报多少,不要漏报。

(二)及时、准确是信息报送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各单位在报送信息时一定要做到
既不延误时间,又要将时间、地点、当事人、数量、案件经过及结果等核实清楚,结果一时
难以搞清楚的,可以随后续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